宜昌:成长中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2014-11-24 10:22:48 来源:湖北新闻网

    宜昌,古称西陵,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地区。距今约20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在活动。二十纪50年代以来,在宜昌市点军区李家河、紫阳河一带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以及白庙子、清水滩、中堡岛、小溪口等数十处古遗址和文物,充分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到夏商时,宜昌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为楚地,史称“楚之西塞”,那时宜昌就建有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使宜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2284年。其间,宜昌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治所,曾经使用过夷陵、西陵、峡州、宜州、拓州、东湖等名,其中使用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是夷陵和峡州二名。夷陵,一是《汉书·地理志》所说:“因西北有夷山”而得名;一是旧志所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又因其地扼长江三峡之口,故有峡州之称。自东晋分夷陵西境置宜昌县,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清顺治六年因避忌讳改夷为“彝”)为宜昌府,宜昌之名沿袭至今。

    宜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丰厚,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望。这里人杰地灵,孕育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闻名中外的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历代著名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的胜迹,陶醉西陵风光所写下的诗文,为宜昌增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的战事不胜枚举,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宜昌市区。《中英烟台条约》的签定,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设有海关,英、美、法、德、意、日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宜昌成为内外贸易的集散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在这里兴建了一批重点企业,使宜昌成为鄂西湘北渝东区域的经济中心。1994年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并被列入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三角”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电站就在宜昌市区,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仅离市中心区38公里。

    随着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的建成和中国最大的工程---三峡工程的正式兴建,宜昌已成为中国的热点城市,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水电能源的中心,内陆经济发展的中转港口,海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的聚集地,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城市。 宜昌这座美丽名城,风光旖旎,是素以三峡旅游为城市,享受沿江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娘娘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向人们反复讲述着无数优美动人的传说。因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而得名的神农架,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林中古树参天,野花遍地,珍禽异兽时有出没,是休闲避暑、滑雪赏景、探险猎奇的极好去处。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