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武当山,人们便想到其道教圣地的地位,而在领略人文魅力的同时,哺育这片净土的山水,更是启发和形成这一世界知名道场的聚气之源。
有资料显示,地理概念上,北纬30°线是一条超凡纬线。这条纬线穿越的神奇地带,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人类文明与自然奇迹,比如它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比如它穿越珠穆朗玛峰……
而武当山,正是地处北纬32°23’—32°33’,这里的武当文化、道家学说、太极哲理,体现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魅力。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丹江口市境内,背靠秦岭山系大巴山东段,南面是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边是即将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的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水之阴,山之阳,天下太极出武当。”但什么是太极?有人认为,太极只是对日月星辰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的运行进行的一种抽象概括,而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则说:“它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
其实,无解便是魅力。武当山“上贯天枢,下蟠地轴”的奇特地理,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所注目,是风水家眼中的聚结“帝王”气之地。武当道教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在明朝达到鼎盛,“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据史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皇帝朱棣开始着手在武当山的宏伟规划。明永乐十年(1412年),开始大修武当山,后历时12年,建成33座建筑群,绵延140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明诗人洪翼圣写道:“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器,林岫回环画境中。”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被称为“皇室家庙”。武当山地处华中腹地,气候宜人,南北方动植物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长,形成丰富的植被种群。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天然古画。这里的“中国味”十足,有游人不禁感叹:这不正是黄公望笔下的意境嘛。
自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成立至今,特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针对植被保护,特区本着以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原理,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配置。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的本土性成为武当山环境保护遵循的原则。今天景区内已将3000多亩经济林改造为生态林,数百棵古树受到有效保护。库区沿岸村镇栽植水土保持林3万多亩,南部山区栽植水源涵养林约6万亩。全区退耕还林2.6万亩,荒山造林1.6万亩,封山育林面积达到38万亩,建湿地公园131.15亩。武当山正以生态建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需要解决的是发展和保护的问题。旅游经济特区工委书记李发平说:“在生态方面,我们坚持保护第一,生态至上。武当山的优势在山水,潜力在自然,希望在生态,关键在人文。内修人文,意在守护好世界文化遗产,让武当文化永续传承;外修生态,意在保护好大山大水,建设‘美丽武当’。”
武当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太和山。有专家解读:“太和,就人的个体而言,应是老子推崇的‘致虚极,守静笃’,达到致虚守静的心境,真正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根本之道。就人类而言,应该合着自然的节奏休养生息,以求人与宇宙的默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就世界而言,顺应宇宙大势,尊重自然规律,静思它、体悟它、遵循它,因天之序,无为而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