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尽早建立武汉戏曲博物馆 留住文化记忆
2015-02-05 10:12:19 来源:长江日报

    武汉与北京、上海曾并称中国戏曲的“三大码头”,名角荟萃,戏院林立,出现了一批名动全国的伶界大腕。专家呼吁:尽早建立武汉戏曲博物馆,留住文化记忆,彰显城市魅力。

    七旬老人闵晏清收藏有数百件与陈伯华大师相关的实物,他说,“希望武汉能建一个戏曲博物馆,向观众展示、陈列相关影像资料及实物,或用高科技手段还原大师当年演出盛况。”

    闵晏清的提议引发老报人、“票友”吴大棠先生的共鸣。吴大棠早年毕业于武汉戏校。他说,从清末民初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直至“文革”前,武汉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戏曲码头之一,与北京、上海号称“三鼎甲”。鼎盛时期,三镇戏院林立,大腕云集,京、汉、楚、豫、评、越等剧种在武汉都有剧团和固定的演出戏院。吴大棠说,那个时候,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几乎中国戏曲界所有大腕都曾来汉“拜码头”。“在北京、上海‘唱红’了,如没在武汉‘唱红’,不算‘红’。”

    吴大棠认为,武汉成为戏曲大码头的原因除了地域优势,关键在于武汉的观众“懂戏”和“热爱”。武汉是汉剧的发源地,汉剧孕育了京剧的诞生。武汉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武汉这一页历史不被年轻人所知。

    闵晏清说,他在收集戏曲文物时发现,很多与名家相关的实物已很难收集,大多散失和被毁,如不采取行动,再过若干年恐怕更难收集。吴大棠介绍,当年的戏院大多已拆毁,所幸的是,“和平”、“清芬”、“人民”等一些当年老戏院遗址尚在,戏曲博物馆可考虑建在旧址上。

    早在数年前,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德萱就提出过建立汉剧博物馆的设想。他告诉记者,汉剧、楚剧作为“汉派文化”的杰出代表,应尽早建立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

    建立武汉戏曲博物馆的呼吁得到各界响应。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说,看戏曾是三镇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演出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民俗。市人大代表麻建雄认为,戏曲博物馆的建立应是武汉文化五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展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