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9: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

那年春天,我在博鳌感受到的暖意

还记得2019年春天,我站在博鳌的海边,海风带着咸咸的味道,吹在脸上特别舒服。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博鳌论坛,说实话,当时我完全没想到这个会议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震撼。就像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大海,那种开阔的感觉至今难忘。

一场特别的对话

那天早上我起得很早,会场里已经坐满了人。我旁边坐着一位来自非洲的企业家,他说他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飞机专程赶来。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远都要来,他笑着说:"这里能听到真实的声音。"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地方,让大家坐下来好好说话。

我记得有个分论坛讨论的是数字经济,台上坐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当谈到人工智能时,一位日本的老先生和印度的年轻创业者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他们却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这种场景在博鳌很常见,就像小时候我们在院子里吵架,吵完还是好朋友。

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胸怀

说到开放型经济,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很遥远的概念。但我觉得吧,这就像我们小区的菜市场,以前各家摊主都只顾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现在大家开始互相帮忙,你家的青菜搭我家的猪肉,生意反而更好了。世界经济也是这样,关起门来做生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我认识一个做外贸的朋友,以前总抱怨关税啊、贸易壁垒啊这些事。但参加完博鳌论坛后,他改变了很多。他说在会上认识了不少国外的合作伙伴,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我们缺的不是机会,而是坐下来交流的平台。

那些温暖的瞬间

论坛期间有个小插曲让我特别感动。那天下午茶歇时,我看到一位中国企业家和欧洲来的代表因为语言不通,两个人就拿着手机翻译软件,比划着交流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两个人居然谈成了一个合作意向,那种跨越语言障碍的真诚,真的特别打动人。

这让我想起我外婆常说的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在国际交往中也是这样,只要我们愿意真诚相待,总能找到共同语言。就像做菜,虽然各地口味不同,但好吃的味道大家都喜欢。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

说到构建新格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改变思维方式。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积木,总是按照说明书来搭,现在的小朋友却喜欢自由发挥,搭出来的东西反而更有创意。世界经济也需要这样的创新精神。

我记得在论坛上听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现在的经济就像是一张大网,每个国家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如果哪个结点断了,整张网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比喻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我们村以前的张木匠。他做家具从来不用钉子,全靠榫卯结构,他说这样做的家具特别结实。现在的全球经济也需要这样的智慧,要找到那种自然而然的连接方式。

普通人的视角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高大上的议题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了。其实不然,就像我开的小超市,去年开始进口了一些东南亚的零食,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这就是开放经济给我们小商家带来的实惠。

我女儿在学校交了个韩国笔友,经常互相寄小礼物。有时候我看着她们来往的信件,突然觉得世界其实很小。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不就是开放型经济最好的体现吗?

前几天我路过港口,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突然很感慨。这些箱子里装着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不同国家人民的心意。就像过年走亲戚,总要带点礼物,礼尚往来嘛。

展望未来

站在博鳌的海边,看着潮起潮落,我想起了论坛上一位长者说的话:"世界经济就像这大海,有涨潮也有退潮,但大海永远不会干涸。"这句话说得真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总能找到出路。

现在回想起来,博鳌论坛给我的最大收获,不是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任。就像我们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榕树,虽然经历风雨,但根系却越扎越深。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的子孙问起这个时代的故事,我会告诉他们:在那个春天的博鳌,我看到了世界经济最美好的样子。那里没有隔阂,没有偏见,只有真诚的交流和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