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回中,这是草原最美好的季节
2014-07-31 09:40:0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走进克什克腾旗的夏天

    ■本报特派内蒙古克旗记者章凌 采写/摄

    在去内蒙古之前,很多人都说,“夏天,是草原上最美好的季节。”果不其然。

    从大青山的高山草甸到西拉木伦河两边的草原,一路山谷林海都被葱葱郁郁的植被所覆盖。望不到边的蓝天、白云、绿树、草原,一个小人儿闯入,像是恍惚间穿越到电脑桌面里。彼时,大兴安岭最高峰所在的黄岗梁,塞西亚尔花海漫天的野花正开得绚烂,一望无际的贡格尔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马儿与牧羊人一样不寂寞。

    《长江地理》记者此次受三特索道之邀,走进有着“内蒙古缩影”之称的克什克腾旗。这正是克什克腾最好的季节,山川、峡谷、湖泊、森林、草原、沙地以及那些一万年前形成的地质奇观,正在争相勾勒出其色彩斑斓的一面,留在世人的记忆和镜头里。

    此“跋”为长途跋涉的“跋”

    跋

    你能想象的内蒙古风情

    在克什克腾都能找到

    因处于燕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以及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结合的独特地理位置,克什克腾旗独拥山林、湖泊、沙地和草原四大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举世罕见的古地质遗迹。“你所能想象的内蒙古该有的风景,在克什克腾旗都可以找到”。我所遇到的当地人,个个都这么说。很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自豪,生下来就“坐享”天下最美,任谁也很难不骄傲。

    因此克什克腾旗也有了个“内蒙古缩影”的称号。所谓“克什克腾”,其实是蒙语,即“亲兵”“卫队”之意,历史上是成吉思汗的护卫军。“克什克腾部”的始祖鄂齐博罗特是成吉思汗十六世孙(达延汗巴图蒙克第六子),元代有察哈尔克什克腾部落(又作部落名)。顺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将克什克腾部改设克什克腾旗。

    我进入克什克腾旗的这些天,央视正在播放大型生态纪录片《美丽克什克腾》。“这是一个在不稳定的环境中,生命如何得以延续的故事”。《美丽克什克腾》的播出让这片天地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冰与火的力量在这里造就了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无数生灵在这里建立了生死依恋的家园。在这个拥有山林、草原、湖泊和沙地的广阔世界中,干旱与湿润,丰饶与贫瘠,严酷与温和,考验着所有在这里繁衍的生命。”我的这一路,几乎也可以写就一部“冰与火之歌”了。

    去往克什克腾的路途遥远,似乎印证了一个不变的真理——“越美的事物越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才能获得。”从武汉搭高铁五个多小时到北京,紧接着10多个小时的慢车“哐当哐当”到赤峰,距离出发已经一天一夜了。火车上有小妹妹还失望于醒来没有穿越在草原里,“这还没真正到达目的地”。

    从赤峰又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大巴,才到达我们的第一站——克什克腾旗的世界地质公园“大青山”。如果此前,你还在质疑为什么要长途跋涉一路向北,那么由赤峰往克什克腾的这一路,透亮的蓝天、劈头盖脸的云朵以及那恨不得多吸几口的好空气已经叫人把一切抛到脑后。

    到大青山的时候正是中午,却像是一天已经过去了好久。这里的天,亮得很早,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也渐渐习惯,四点天就亮了,到晚上七八点夜幕才姗姗来迟的节奏。“难怪在草原上的一天,像是超越了尘世的好多年。”

    “寻到潢河最上游,碧翻白涌镜涵秋。人间艳说清流好,此更清流源水头。”西拉木伦河是西辽河的源头之一,有潢水之称,流经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20多个旗县、10几个城市汇入渤海,在克旗境内近150公里。它是北方草原的母亲河,曾经孕育了一个强大的契丹民族。

    上世纪70年代至今,西拉木伦峡谷中建起了10多座水电站,从此亦有“峡谷出平湖”。

\

草原上隔一段就能遇见羊群,跟在后面的是骑着摩托车的“羊倌”。

    长江商报消息 7月15日

    晴 有阵雨

    地点:克什克腾旗大青山景区

    一天一阵雨

    今年无需再祈雨

    前往大青山的路太平顺,一路的蓝天白云间突然就这么闯进了硕大连绵的花岗岩山群。大青山的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更像是巨石交错的叠嶂,在不同向阳的方向,山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几乎是裸露的岩石间隔着绿色植被覆盖的山体,以各种各样的姿态,一点点敲醒我们原本困顿的神经。

    作为进入克什克腾的第一站,大青山所呈现的地貌让人对“世界地质公园”这个吸引人的名头开始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位于大兴安岭东南边的大青山景区,山不算高,最高峰仅1574米,却拥有据称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的地质奇观——花岗岩形成的山体岩石,遍布峭壁悬崖的“岩臼群”,那些经历了亿万年地质运动和见证古人类变迁的历史见证,多么吸引人啊。

    有人在喊“快看鹰形石”,出现在公路边一个极似鹰形的巨石就这么立在了眼前,“再往前一点看会更像”。还没到大青山,向导王笠力迫不及待指引我们看这些各种形态的巨石,鹰形、蛇形、棺材石、龟石、险石……在往山顶攀登的过程中,一路的象形石看得人眼睛都直了。弥勒石、猩猩石、企鹅石、米老鼠唐老鸭石、老夫老妻石、眼镜石……有些真是越看越像。

    “这些名字都是谁起的?”我忍不住好奇问到。“鹰石和险石是本地人喊了很多年这么传下来的。”大青山景区副总经理韩秀民告诉我。他是本地人,原在机关工作,做了很多年本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研究,退休后受邀到大青山当起了向导。“很多其他的象形石是慢慢发现的,给这些石头起一个名字,更容易让人记得。”这一招显然很招游客喜欢。山上的弥勒石,已经成了经过之人必留之景。

    韩秀民一直着力引我们到山顶去看那传说中神奇的“岩臼”。天不作美,刚到上索道的地方,乌云密布,一阵雷鸣电闪,骤雨。好不容易等云散了一点点,上了山,正爬到可以望见高山草甸的观景平台,又是一阵疾风骤雨。气温顿时降下来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没有挡风的地方,人们裹着单薄的雨衣,凑巧遇上草原的难得一景。

    “像这样的雨水很难遇到。”韩秀民说,“今年夏天山里基本上每天都会下一场雨。”

     这放在往年基本不可能。克什克腾旗因位于大兴安岭西侧,总被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水汽。即使天空中有时飘来云朵,也不能带来降雨。因此,草原上的人世代都流传着祭祀敖包的习俗,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和雨水眷顾。今年多雨,不仅大山与树木难得浸润,也算是当地人的福音。

    雨来得快走得也快,乌云一飘走,山间一刻之间又明亮起来。穿越在山林之间的时候,我一直举着相机,试图捉住这雨后阳光穿过的树林。还有那些高山草甸上的花儿,黄的、紫的、白色的星星点点,蹲下身去给个特写,个个都是妖娆的。

    7月16日

    地点: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

    晴 继续遇暴雨惊现双彩虹

    蜘蛛们布下“天罗地网”

    迷雾环绕山谷冰川

    经历了长途跋涉再经历不停歇的爬山一日后,这天竟然还能兴奋地上路,而且还是继续翻山越岭。“是打了鸡血吗?”朋友APP来,“山上空气好,够你活的。”又一路向上,往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梁而去。

    司机向导小陈,90后,汉族人。与想象中的蒙古少年大不同,不会骑马,没有放过牧,不会搭蒙古包。可是这一路,他都在单曲循环他的那首最爱——《天下最美》,与我们一起穿越花海、攀上能俯瞰U形谷的高峰之上,撞见野炊正欢的当地人,在双山子的暴雨中疾行,走过白桦林、绕过双山子,《天下最美》成了挥之不去的洗脑神曲。

    我几乎可以跟着哼唱起来了:“天下最美的草原,是我故乡的贡戈尔草原;天下最美的湖畔,是我故乡的达里湖边;天下最纯的泉水,来自故乡的热水神泉;天下最美的风景,就是站在大青山巅。西拉沐沦河边,牧歌响彻在白云蓝天。茫茫黄岗梁林海,一望无边。乌兰布统古战场,历史浮现在你我眼前。阿斯哈图的岩石描绘着,克什克腾美名天下流传。”唱着歌儿的人,很快有了一种带入感,终于明白了当地人的骄傲,是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得于大自然馈赠息息相关的一种情怀。

    山坡之上,随处可见的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于江南之人而言,只能“瞪眼”相望。“U”形谷、角峰、条痕石 、漂砾,此处的冰川遗迹在距今大约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形成,据称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冰川地貌齐全、科研价值最高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作为大兴安岭主峰,据有记录的气象资料显示,黄岗梁最低温度曾达到过零下52摄氏度。冬天白雪覆盖的景象头一天刚在摄影师李景章的镜头里见过,美得“不忍直视”;眼前的山谷冰川,被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覆盖,又是另一番味道。

    塞西亚尔花海换上了彩妆,金莲花、黄芩、手参、黄芪、车前子……鲜艳又不招摇。站在花海俯瞰“U”形谷,惊诧于神奇造山运动的同时,这漫天的“百药千花”也无法不让人疯狂。妹子们躺的躺、跳的跳,早摆好了姿势,与那些开放的花儿一样,迎着阳光照过的地方一并绽放。

    晚上,我们在黄岗梁三特营地的小木屋里经历了此行最浪漫的一景。暴雨过后的黄昏,两道彩虹悬于空中,一端深入遥远的山谷,一端就直直地伫在门前的树林里,伸手可及。晚餐的时间,都是在彩虹中度过的,足足半个多钟头。巧的是,微信上武汉的朋友也在发“彩虹”,难道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彩虹?

    不得不说,还有一幕“迷雾晨曦中的黄岗梁”,只有独臂老宋、冰城馨子和走遍东北亚三人见到了。那是日出,早上的四点刚过的时候。“我们三人两点半起床,背心儿套背心儿、裤子套裤子的在寒风中走出所在的营地,直奔双山子。”独臂老宋在他的博客中这样描述当天的场景:“大地升腾、迷雾环绕山野间,造化着媚羞的娇阳。我们已走入蜘蛛布下的数以万计的‘天罗地网’,作为色驴,我愿深陷其中。”

\

    7月17日

    晴

    地点:贡格尔草原

    当地有一风俗,到牧民家要喝“下马酒”。所谓“下马喝酒”,在当今直接演绎为“下车喝酒”。

    牧民骑马迎接,到了地方,下车,喝酒。三杯,“敬天敬地敬山神”。“马奶酒,25度,好喝。”蒙古族的小伙子唐通拉嘎后来引我骑马,在草原上引马半个月,他也晒出了绝对正宗的古铜色肤色。小伙子有点儿沮丧,我安慰他,也是认真地说,“好看,别人求不得呢。”

    唐通拉嘎一字一句地告诉我他的名字怎么写。这个本地小伙子还在读大学,暑期到草原上兼职牵马。旅游业在当地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波的游客,牧民的生活方式被演化为“体验项目”,骑马、射箭、住蒙古包、看牛群羊群,到蒙古的人都会经受一番如此“模式化”的体验。

    吃饭的时候,换了60度的马奶酒,照旧三杯,推却不得。

    下马喝酒

    敬天敬地敬山神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