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户部巷吃小吃,登黄鹤楼一览长江两岸风景,再到昙华林喝个下午茶,这是一个月前“老武昌”旅游大巴开通时为人们定制的一条一日游线路。而这条特殊的老武昌旅游专线也是2014年武汉市政府十大惠民实事之一。
而就在半年前,长江对岸的汉口,一条“老汉口”旅游专线因为票价高、与普通公交线路重复等原因节节亏损,最后转成了普通微循环公交线路。
那么,老武昌旅游专线的经营状况如何呢?最近,湖北之声记者童曼丝、实习生张钰梅进行了一番体验,发现该旅游专线的乘客同样屈指可数,有时甚至会空载运营。有人担心,“老武昌”是否会重蹈“老汉口”的覆辙,一项本该惠民的旅游线路背后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中午11点半,记者来到“老武昌”旅游专线的起点站武昌首义广场,硕大的广场上看不到一个“老武昌”停靠点的指示牌,记者询问了附近商家均表示没听说过该大巴。随后,广场上一个保安给记者指了路,前后周折了10多分钟后,终于在广场侧面的一条马路上看到了停在路边的“老武昌”大巴。可走近一看,依旧没有任何站牌。
司机告知记者,大巴每人收费5元,年票是10元,一小时一班,一天四班,下一班要等一个小时以后的12点半出发。记者车里等了近一个小时发现没有一个乘客,而司机似乎也习以为常:“没有人坐,过年过节也没有人,偶尔有几个人过来说坐着试一下,坐完也没有什么感觉就走了。问都没有人问,别人都不知道你停在这里干什么,又没有个站牌又没有个标示,别人还以为你停在这里乘凉。”
司机介绍说,来坐的最多的是起点站周边的居民,但是由于天气炎热,来坐车游玩的越来越少,两辆大巴车一天加起来不到10个人,下午时段甚至基本没有乘客:
记者:那人要是没有坐多少人呢?
司机:都走,到点就走,没有人也走。
12点半,老武昌旅游专线准时发车,车上还配有一名来自杨春湖旅游集散中心的导游全程给记者介绍沿途旅游景点概况。线路全长15公里,涵盖辛亥革命纪念馆、户部巷、昙华林、汉街、长春观等12个站点。但目前仅有两个两个站点有和公交站并用的站牌,其他十个站点均无任何站牌指示。车辆到站后即停即走,司机介绍说,站点离景区的距离也有长有短:“有的地方是不远的,有的地方就比较远。像昙华林,我们只能停在德政桥那里,你要从旁边的小巷子里面走进去。大概自己走,走慢点的话大概要半个小时。”
一路没有堵车,途经站点也没有乘客上车,该线路全程走完只用了40分钟。
通过记者的体验,我们发现“老武昌”旅游专线的乘坐率不高,有时甚至是空载运营,那么作为一项惠民工程,遭此境遇,这里面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老武昌的这种运营方式是否又会重蹈“老汉口”的覆辙呢?
老武昌旅游专线作为武汉市2014年十大惠民实事之一,一个月以前正式开通运营,武汉市民享受10元优惠年票,武昌区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线路设立的初衷还是便民:“初衷主要是为了促进武昌地区的旅游,对武昌地区的整个景点区的一个串联,最大力度的为老百姓提供一个便利。”
既然是惠民工程,可感兴趣的老百姓为何如此至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道出其中的原因,市民张奶奶:“它那个太远了除非我这个附近有一个的话,可以去玩一玩。再就是老年人现在一般都有那个公交卡,一年20块钱。轻轨也可以坐,地铁也可以坐,那比它这个还划算。”
也有市民表示,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老武昌”专线,如果一次能够串联那么多景点,他们也愿意去尝试。据了解,“老武昌”旅游专线目前由武汉公交集团委托杨春湖旅游集散中心具体运营,施行企业化运作模式。记者在体验采访中也发现,作为旅游专线车,无论是起点还是沿途几乎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线路站牌,市民即使有意愿乘坐也难以找到方向,对此,旅游专线总监梁武解释道:“现在这四个单独的站我们从五月29号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了,站杆站牌都没有。我们一直在催,那这个涉及到公交集团和华昌这个要协调,我们不断的跟他们沟通,包括跟他们写报告,到明天才能说会跟我们安装这个站杆站牌。政府各个协调的部门也蛮多的,所以说,不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能做的到的。”
宣传不足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武昌旅游专线的发展。但正如市民所说,该线路串联的景区都在市中心,与每天只有四班的旅游专线相比,乘坐公共交通抵达景区似乎更加便利。去年10月开通的老汉口专线正是因为原有的公交线网就非常发达,客源不足才导致开通不到3个月便亏损退市。如何避免重走“老汉口”的尴尬路径,老武昌旅游专线总监梁武有一番打算:“到底我们的这个受众是谁,其实我们一个是要带本地的居民去玩这是一个方面,我认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带动落地到武汉为目的地的这种游客,要想做好观光车,不是车本身,而是车、站亭和周边资源的深度挖掘这三点连起来就有戏了,然后推出来的就是老武昌一日游的或是两日游的产品。”
听得出来,老武昌旅游专线的运营思路还是很有想法的。其实,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政府搭桥企业唱戏本身是件利民的好事,但如何唱好这出戏双方也都还要下足功夫。我们来听听湖北之声评论员、华中师范大学旅游专业教授黄翔的看法:“实际上,是旅游公交也好是汽车公交也好,它实际上也是个产品,他如果真的要继续营运下去,加强一定的市场宣传,真正让市民都知道有这么个车存在。看它企业自己的运作能力有多大,政府作为服务性工作,它是不会主动去解决问题的,这是经营上的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是在这个艰难的社会里面你自己有多大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