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我眼中的亚洲朋友圈
说起博鳌亚洲论坛,我总觉得它就像我们小区里的那个社区活动中心。大家平时各忙各的,但每到周末就会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的生活,分享各自的好东西。这不就是博鳌论坛在做的事吗?亚洲各国聚在一起,说说各自的经济状况,看看能不能互相帮衬着发展。
记得去年在新闻上看到,有个东南亚国家的代表说他们那儿的热带水果特别多,但运不出去。结果会上就有中国企业家站出来说,我们这儿电商发达啊,可以帮忙搭建销售渠道。这种场景特别打动我,就像邻居之间互相借个酱油那么自然。
不只是开会那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论坛就是开开会、拍拍照,其实真不是这样。我有个朋友在海南做旅游,他说每年博鳌论坛期间,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比如去年论坛讨论数字旅游,他们景区就真的用上了新技术,现在游客扫个码就能听讲解,特别方便。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女儿学校最近在搞“一带一路”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她跑来问我什么是“一带一路”,我就用博鳌论坛给她举例子。我说这就好比你们班要组织春游,得先开个班会讨论去哪儿、怎么去、带什么东西。博鳌论坛就是大人们开的“班会”,只不过讨论的是国家之间怎么一起发展经济。
那些温暖人心的瞬间
我特别喜欢看论坛期间的那些花絮新闻。记得有一次,两个国家的代表在茶歇时聊得特别投机,后来真的促成了合作。这种偶然中带着必然的感觉,就像我们生活中不经意间遇到的贵人。
说到这儿我想起去年在海南出差,正好赶上论坛期间。酒店里住着好多外国友人,早餐时总能听到他们用各种语言交谈。虽然听不懂,但那种融洽的氛围特别感染人。有个日本企业家还主动跟我聊起来,说特别看好海南的发展前景。
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高端论坛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着呢。我表哥在义乌做小商品生意,他说自从关注博鳌论坛后,对亚洲市场的把握更准了。去年论坛提到要加强中小企业合作,他立马就去联系了几个东南亚客户,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这种感觉就像我们玩拼图,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小块。博鳌论坛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看看怎么把这些碎片拼成完整的图画。有时候看似不相干的两块,拼在一起反而特别合适。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我常常在想,再过十年,博鳌论坛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到那时,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会更紧密,就像我们现在的长三角一体化,人员往来、货物贸易都特别方便。
前几天看新闻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通过博鳌论坛找到了创业灵感。有个90后姑娘就是听了论坛关于绿色经济的讨论,回老家搞起了生态农业,现在做得可红火了。这种从论坛到现实的转变,特别让人振奋。
说起来,我最近在学做东南亚菜,发现很多调料在国内就能买到。这大概也是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便利吧。就像我们小区最近开的进口食品店,老板说很多商品都是通过博鳌论坛搭建的渠道引进的。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参与着区域经济合作。用着东南亚的水果,穿着越南制造的T恤,看着韩剧,这些都是博鳌论坛在背后推动的结果。有时候想想,世界真的变小了。
我儿子最近在学英语,他说要以后去参加博鳌论坛当翻译。虽然听起来有点天真,但这种想法挺美好的。毕竟,未来的亚洲合作,还是要靠年轻一代来继续推动。
说到最后,我觉得博鳌论坛最珍贵的地方,就是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坐在一起,像老朋友一样聊天。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什么文件、协议都来得实在。就像我们过年走亲戚,感情都是在走动中越来越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