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曾道人这个名字
我小时候就常听村里老人提起他,那时候总觉得这个名字带着几分神秘色彩。记得有次在村口大榕树下,隔壁李大爷摇着蒲扇说:"曾道人啊,那可是个奇人。"我当时还小,只顾着玩泥巴,哪知道这个名字背后藏着这么多故事。
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选择
其实曾道人原本就是个普通农民,家里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年大旱,庄稼都快枯死了,村里人都愁得睡不着觉。那天凌晨,曾道人突然扛着锄头就出门了,谁也不知道他要干啥。后来才知道,他一个人跑到十里外的山沟里,硬是找到了一处泉眼。
这事儿说来也怪,那地方老一辈人都说没水,可曾道人就像着了魔似的,非要往那儿挖。挖了整整三天,手上全是血泡,最后还真让他挖出水来了。这股清泉救了整个村子的庄稼,从那以后,大家就开始叫他"曾道人"了。
那些年他做过的"傻事"
要说曾道人做的"傻事"可不止这一件。记得有年冬天特别冷,他在路上捡到个流浪汉,二话不说就把人带回家。家里本来就挤,媳妇气得直跺脚,可他说:"天这么冷,总不能看着人在外头冻死吧。"后来这个流浪汉在他家住了整整一个冬天。
改变命运的那个决定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办学堂的事。那时候村里没几个识字的,曾道人自己也没念过几年书,可他偏要办个夜校。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就点着煤油灯教孩子们认字。有人说他瞎折腾,可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多认几个字总没坏处。"
现在想想,要不是他当年坚持办夜校,我们村可能到现在还是个文盲村呢。去年同学聚会,我们这些当年在夜校念过书的人坐在一起,都说多亏了曾道人。
他的生活智慧
曾道人有个特别的本事,就是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特别简单。有次我看见他在修自行车,链条都锈得不成样子了。他一边修一边说:"这东西啊,就跟人过日子一样,该上油的时候得上油,该紧的时候得紧。"这话我记到现在。
他总爱在田间地头跟年轻人聊天,说的都是些朴实无华的道理。比如"做事要像种地,不能光看表面","帮别人其实就是帮自己"这样的话。那时候觉得都是老生常谈,现在年纪大了才慢慢品出味儿来。
留给我们的思考
去年回老家,特意去看了曾道人以前住的老房子。虽然已经破败了,但院子里那棵他亲手种的枣树还在。站在树底下,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名气,而在于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曾道人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故事就像这棵枣树,年年都会结出甜美的果实。现在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了,但每次回来,都会去看看那棵枣树,听听老人讲曾道人的故事。
平凡中的不平凡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曾道人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会不会被说是"傻"?现在的人都讲究效率,讲究投入产出比。可他就是凭着那股子"傻劲",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我儿子前几天还问我:"爸爸,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像曾道人那样做事了?"我想了半天,只能说:"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太聪明了吧。"这话说得有点无奈,但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曾道人的故事告诉我,做人做事,有时候就需要那么点"傻气"。不是真傻,而是明知道会吃亏,还坚持做对的事。这种品质,在现在这个时代显得特别珍贵。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曾道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做人要像竹子,空心才能长得高。"这话我琢磨了很多年,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也许,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