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娱乐的初心
说起皇朝娱乐,我总觉得它像我们家楼下那家开了十几年的老茶馆,老板总是笑眯眯地给客人续茶。我们做娱乐的,说到底不也是给人端茶送水嘛,只不过我们端的是精神食粮。记得刚入行那会儿,我跟着前辈去山区给孩子们放电影,有个小男孩盯着银幕眼睛发亮的样子,让我突然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从一张电影票说起
前两天整理旧物,翻出2015年《大圣归来》的电影票根。那会儿我们皇朝娱乐刚起步,就在社区搞了个露天放映会。有个老奶奶带着孙子来看,散场时拉着我的手说:"这电影真好,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评书的日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娱乐不只是消遣,更是连接几代人的纽带。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电子榨菜",我倒觉得我们的内容更像"心灵鸡汤"。去年我们制作的《老街往事》系列纪录片,记录了很多即将消失的老手艺。有个皮影戏传承人看完后,特意给我们寄来他亲手制作的皮影,现在这个皮影就摆在我们公司的展示架上。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觉得创新就是要搞些高大上的东西,我倒觉得创新就像老奶奶腌咸菜,得慢慢来。我们团队有个95后小姑娘,提出用AR技术还原老北京胡同的叫卖声,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想法太跳脱。结果项目上线后,很多海外华人都说听着想哭。
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尝试
说实话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记得有次想做沉浸式戏曲体验,技术团队折腾了三个月,最后呈现的效果却像在玩VR游戏。老戏迷们直摇头,说这完全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我们想通了,创新不能丢了根,就像做菜不能光顾着摆盘,味道才是根本。
现在我办公室还放着那次失败的策划书,时不时拿出来翻翻。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试错。就像我爷爷常说的,种地还得看天吃饭呢,搞创作哪能次次都成。
用心比用脑更重要
上周去参加行业论坛,有个年轻人问我皇朝娱乐的成功秘诀。我说哪有什么秘诀啊,就是把观众当家人。我们公司前台放着个意见本,上面什么留言都有:有建议多拍些家庭剧的,有吐槽广告太长的,还有个老爷爷工工整整写了三页纸,建议我们重播《渴望》。
有时候下班路过公司的放映厅,看见保洁阿姨坐在空荡荡的厅里看我们新出的节目,边看边抹眼泪,那种感动比拿什么奖都实在。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全村人挤在打谷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日子,虽然画质模糊,但那份快乐是真实的。
做个有温度的娱乐人
我常跟团队说,咱们做内容的,得对得起观众的每一分钟。就像我妈看电视总说:"这个节目好看,时间过得特别快。"这就是我们的追求。去年我们做了个公益项目,帮偏远地区的学校建多媒体教室。有个孩子给我写信说:"叔叔,我长大了也要做能让别人开心的节目。"这封信我现在还珍藏着。
娱乐行业变化快,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真诚、温暖、用心,这些老掉牙的词,恰恰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像我奶奶做的棉袄,样式不时髦,但穿在身上就是暖和。
向前走,不忘来时的路
前几天翻看公司老照片,发现第一批员工现在都成了行业里的中流砥柱。有个当初的实习生现在已经是知名制片人,但她还是经常回公司,说这里有种特别的"家味儿"。这可能就是皇朝娱乐最让我骄傲的地方——我们不仅在做内容,更在培养人。
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好。但我知道,只要我们记得为什么出发,记得那个在山区看电影的小男孩,记得老奶奶温暖的手,记得保洁阿姨的眼泪,记得孩子们的梦想,这条路就不会走偏。
夜深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新来的实习生正在修改方案,那认真的模样,像极了当年的我们。皇朝娱乐的故事,还在继续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