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亚洲博鳌,我就想起那个海边小镇
去年春天我去了趟博鳌,那会儿正好赶上论坛开幕。站在海边看着各国代表来来往往,我突然觉得这地方就像个热闹的菜市场,只不过大家交易的不是蔬菜水果,而是各种经济合作的机会。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个小镇现在成了亚洲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就像我们小区门口那个快递驿站,把四面八方的包裹都汇集到一起。
博鳌论坛就像个相亲大会
我特别喜欢把博鳌论坛比作相亲大会。各个国家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就擦出了合作的火花。记得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就是在论坛上认识了泰国合作伙伴,现在他们的榴莲干都卖到我们小区超市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有意思,比发邮件强多了。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没有这样的平台,很多合作可能就停留在纸面上。就像我们平时在微信群里聊天,再怎么热闹也不如线下聚会来得实在。博鳌论坛给各国代表提供了这样一个聚会的机会,让原本可能永远不会有交集的人们坐到了一起。
博鳌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事儿。去年在论坛上遇到个日本企业家,他说他每年都来,就像回娘家一样。这话说得挺有意思的,确实,博鳌给人的感觉特别包容,不管来自哪个国家,说什么语言,在这里都能找到共同话题。
我记得有次在会场外的小茶馆,看到中国企业家和印度商人用手机翻译软件聊得热火朝天。虽然语言不通,但那份想要合作的心情是相通的。这种场景在博鳌随处可见,就像我们小区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虽然来自不同楼栋,但音乐一响就都成了伙伴。
从渔民小镇到国际舞台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二十多年前博鳌还是个以打渔为主的小镇。现在每次去都能看到新变化,新建的会议中心、酒店,还有那些国际化的配套设施。这种变化让我想起我们老家县城,也是这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不过博鳌的发展速度确实惊人。就像我侄子玩的那个养成类游戏,一转眼就从初级玩家升级到了满级。这种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更重要的是给整个亚洲区域合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平台。
博鳌论坛带来的改变
说到改变,我深有体会。去年在论坛上认识的一个越南朋友,现在经常给我寄他们当地的咖啡。这种个人层面的交流,其实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小区最近搞的那个邻里互助群,原本不认识的邻居现在都成了朋友,还经常互相帮忙。
有时候我觉得,经济合作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合作。博鳌论坛把这么多不同国家的人聚在一起,让大家有机会面对面交流,这种机会特别珍贵。就像我奶奶常说的,见面三分情,再好的线上交流也比不上一次实实在在的见面。
未来的博鳌会是什么样
我常常想象未来的博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会成为亚洲的达沃斯?或者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它能继续保持那种开放包容的氛围。
就像我们小区最近在搞的那个社区花园,刚开始就几盆花,现在成了邻里交流的重要场所。博鳌论坛也是这样,从最初的小型会议发展成现在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靠的就是这种持续发展的劲头。
说起来,我特别期待今年的博鳌论坛。听说要讨论数字经济合作,这让我想起最近在学的直播带货。时代在变,合作的形式也在变,但合作的精神永远不会变。就像我爷爷那辈人做买卖讲究诚信,现在虽然形式变了,但诚信经营的本质没变。
最后说几句心里话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亚洲博鳌论坛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不管来自哪里,说什么语言,只要愿意交流,总能找到合作的机会。
就像我每天在小区里遛狗时认识的邻居们,虽然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了朋友。博鳌论坛也是这样,把不同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