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六合彩马会
我小时候就常听街坊邻居们聊起六合彩,那时候总觉得特别神秘。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明白,原来这背后有个叫香港赛马会的机构在运作。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这个组织从1884年就开始存在了,比我们祖辈的年纪还要大得多。记得有次我去香港旅游,在铜锣湾看到马会的大楼,那种历史感扑面而来。
从赛马到公益的转变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马会最初就是个赛马俱乐部。那时候殖民地的英国人把赛马这项运动带到了香港。我有个朋友的外公曾经在马场工作过,他说那时候的马会可纯粹了,就是一群爱好赛马的人聚在一起。不过时代在变,马会也在变。慢慢地,他们开始把赚来的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说到这儿我想起去年在新闻上看到,马会捐了十几个亿给香港的医院。这个数字真的让我震惊,原来我们平时买彩票的那几块钱,最后能变成这么大一笔善款。有时候我在想,这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每个人的小贡献汇聚起来,就能做成大事。
公益之路不容易
说实话,我以前对博彩类的东西都挺反感的。但深入了解马会后发现,他们把公益做得特别规范。每笔钱的去向都要经过严格审计,这点让我很佩服。我表姐在香港的社区中心工作,她说马会资助的青少年项目特别实在,不是做做样子而已。
生活中的马会印记
你可能没注意,但在香港,很多公共设施都有马会的影子。比如那些漂亮的公园、体育场馆,甚至是我上次去参观的香港科技大学,都有马会的资助。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和他们产生了联系。
记得有次我去香港的郊野公园徒步,看到指示牌上写着“由香港赛马会资助”,当时就觉得特别亲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公益方式,比那些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好得多。
与时俱进的马会
现在的马会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很早就开始做数字化,手机APP做得比很多互联网公司还要好。我有个做IT的朋友就在马会上班,他说那里的技术团队特别专业。这让我想起去年疫情期间,马会很快就推出了无接触购彩服务,这种应变能力真的很强。
不过话说回来,科技再发达,马会最核心的东西始终没变。他们的公益理念就像老火靓汤,需要慢慢熬。我特别喜欢他们资助的那些文化艺术项目,让香港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接触传统文化。这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现在年轻人整天刷手机,都快忘记我们的根在哪里了。
普通人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阿婆,她每周都会买一张六合彩。问她为什么,她说这不是为了中奖,而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她把买彩票当成做慈善,这种心态让我很受触动。有时候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确实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其实马会最打动我的,是他们那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常说的“施比受更有福”。虽然现在社会变得很快,但这种传统价值观还是很有意义的。
展望未来
看着马会这一路走来,我觉得他们就像个睿智的长者,既保持着传统,又不断适应新时代。最近他们在推广负责任博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点特别值得称赞。毕竟任何事物都要讲究适度,过了头就不好了。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内地也有这样的公益模式该多好。不过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不能简单照搬。但马会这种把娱乐和公益结合的做法,确实给我们很多启发。
最后想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马会的故事中学到点什么。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要记得回馈社会。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这样有温度的组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毕竟,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给予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