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艺不只是消遣那么简单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在游戏厅玩到街头霸王,那时候只觉得画面酷炫打斗过瘾。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简单的像素角色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文化密码呢。隆和肯的武道精神,春丽的中华武术元素,不都是不同文化在游戏中的体现吗?
游戏里的文化密码
我最近在玩《原神》,这个游戏真的让我大开眼界。璃月港的建筑风格完全就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再现,那些飞檐翘角、青砖黛瓦,还有背景音乐里的古筝声,都让我想起小时候去过的江南古镇。更妙的是,游戏里还融入了中国传统节日,比如海灯节,这不就是把我们的文化用新的方式传承下去吗?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其实很多游戏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对马岛之魂》里那种武士道精神,《刺客信条》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还原,不都是在用娱乐的方式传递文化吗?有时候我觉得,玩游戏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旅行。
电子游艺的社交魔力
去年疫情期间,我和朋友们没法见面,就靠着《动物森友会》保持联系。我们在游戏里建了个小岛,每天互相串门,送送水果聊聊天。那种感觉特别奇妙,明明隔着屏幕,却觉得彼此的距离更近了。
现在想想,电子游艺其实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就像我表弟,他性格比较内向,但在《我的世界》里却是个建筑大师,带着一群网友建城堡。看着他眉飞色舞地讲述游戏里的趣事,我突然明白,电子游艺给了很多人展示自我的舞台。
游戏教会我们的那些事
我有个朋友是《文明》系列的死忠粉,他说这游戏让他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玩好游戏,他去查资料了解各个文明的兴衰,现在都能给人家当历史顾问了。这让我想到,好的电子游艺活动其实能激发人的求知欲。
不过话说回来,玩游戏最重要的还是那份纯粹的快乐。就像周末下午,泡杯茶,打开《星露谷物语》种种田,那种悠闲自在的感觉,真的是现代生活中难得的治愈时刻。有时候我觉得,电子游艺就像是个精神按摩师,帮我们缓解日常的压力。
重新认识电子游艺的价值
前阵子看新闻,说现在有些学校开始把游戏纳入教学了。用《 Minecraft》教物理,用《文明》讲历史,这放在十年前简直不敢想象。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开始认识到电子游艺的教育潜力了。
我侄女最近在玩一个编程游戏,通过拼代码块来控制角色移动。看着她一边玩一边学编程基础,我突然觉得,原来学习可以这么有趣。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大航海时代》,为了做生意跑遍全世界,不知不觉就把地理知识学了个遍。
说到底,电子游艺活动早就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玩物丧志”的东西了。它可以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是社交的桥梁,也可以是学习的工具。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理解和运用它。
寻找平衡点
当然啦,我可不是说整天沉迷游戏是好事。就像吃饭一样,再好吃的东西也得适量。我有个同事曾经通宵打游戏,结果第二天上班差点睡着。这种就过头了嘛。
我觉得关键在于找到那个平衡点。把电子游艺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就像我,工作日晚上玩个把小时放松心情,周末多玩会儿,这样既享受了乐趣,又不耽误正事。
说到底,电子游艺就像其他娱乐方式一样,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它。用得好,它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传递文化,甚至促进学习;用得不好,那确实会带来问题。但这不正是所有事物的共同特点吗?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总说“别老玩游戏”,现在倒好,她自己也迷上了消消乐。看来电子游艺的魅力,真的是跨越年龄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