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活动到底在玩什么新花样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新万博活动的时候,还以为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发布会呢。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讲如何让用户玩得更开心、参与感更强的那些事儿。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的一个线下市集,组织者特意设置了许多互动小游戏,让人不知不觉就待了整个下午。
现在的用户可聪明了,单纯给优惠券已经不够吸引人。就像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总不能光让人干坐着喝茶吧?总得准备些有趣的桌游或者话题,让气氛活跃起来。新万博活动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想办法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
互动体验不是炫技,而是走心
我见过太多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案例,搞得花里胡哨的,用户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参与。就像给孩子买玩具,功能太多的反而容易玩腻,最简单的积木却能玩出无数花样。好的互动体验应该像老友相见,自然而然就有说不完的话。
记得有次参加一个品牌的快闪活动,他们没搞什么VR、AR这些高科技,就是在现场布置了一个巨大的留言墙,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故事。结果那天排队参与的人从早到晚没断过,这就是走心的力量吧。
用户参与的秘密藏在细节里
有时候我觉得,做活动和谈恋爱挺像的。不能光想着送贵重礼物,更重要的是日常的细心体贴。比如记得对方的喜好,在意的小细节。新万博活动之所以能打动用户,往往就是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设计。
上周我去逛商场,看到一个展台让用户用乐高积木拼出理想中的家。这个创意说不上多新奇,但现场准备的各种特殊形状的积木块,还有工作人员热情的指导,让每个参与的人都玩得不亦乐乎。这让我明白,有时候成功不在于idea有多惊艳,而在于执行得用不用心。
让每个用户都成为主角
我最讨厌那些把人当数字的活动设计。就像参加婚礼却只能坐在角落当观众,连新人的脸都看不清楚。好的新万博活动应该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一份子。
就像我们小区最近的邻里节,组织者让每家每户都贡献一个拿手菜,最后摆成百家宴。那天晚上,平时见面都不打招呼的邻居们,居然坐在一起聊到深夜。这种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的设计,才是活动的精髓所在。
创新不是推翻重来,而是锦上添花
很多人一提到创新就想着要颠覆,要革命。但我觉得吧,创新更像是做菜时加点新调料,让熟悉的味道更有层次感。完全陌生的东西反而会让人望而却步,在熟悉中加入新鲜元素才是明智之举。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案例是某书店举办的“盲选图书”活动。他们只是给每本书包上牛皮纸,写上店员手写的推荐语,就让买书这件事变得充满惊喜。这个创意说起来简单,却让销量翻了一番。有时候创新就是这么举重若轻。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着各种小型的“新万博活动”。比如妈妈为了让孩子多吃蔬菜,把饭菜做成卡通形状;朋友聚会时设计的小游戏;甚至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趣味挑战。这些不都是在创造互动体验吗?
可持续的参与感才是王道
昙花一现的热闹谁都会搞,难的是让用户持续保持参与的热情。就像烧柴火,要时不时添点新柴,但不能一下子把火捅得太旺,否则很快就烧完了。
我关注的一个手工品牌就做得很好,他们不仅定期举办线下工作坊,还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话题标签,让用户随时分享自己的作品。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参与感延续到了日常生活之中,而不是活动结束就戛然而止。
说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活动形式有多新颖,而是能不能真正触达用户的内心。就像最好的礼物往往不是最贵的,而是最懂对方心意的那个。
写在最后
做了这么多年的活动策划,我越来越觉得新万博活动的核心就是“人情味”三个字。技术会迭代,形式会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动永远不会过时。有时候我们太追求炫酷的效果,反而忘了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
下次你设计活动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活动能让人开心吗?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吗?能让人愿意分享给朋友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就走在正确的路上了。毕竟啊,最好的活动体验,就是让每个参与的人都带着笑容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