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民族信仰之灵魂-记直罗战役十二小英雄
2024-01-22 16:11:49 来源:

  “信仰”根植于民之心,族之魂。就像周总理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下年少时期的远大志向;像孙中山先生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鞭策鼓舞着自己的前进动力。

  直罗战役十二个小英雄的故事,就根植于少年远大志向。

  故事还得回到,1928年后土地革命期间。在陕北黄土高原富县西川,一场收缴大地主地契运动开始。组织起来的农民赤卫队,得知大地主的弟弟——孙茂才连夜出逃,并纠集起清乡团准备反攻倒算土改运动。

  此时,12岁儿童团长张标接上级任务,以放羊作掩护,在山坡上观察敌情。发现了清乡团分子和国民党兵,朝着村里开来。他立即用高吼信天游方式,巧妙地向村里人报告信息。

  大家扶老携幼的跑进山去。敌人(这里特指国民党)来到村里没有找到人。于是地主孙茂才猜到是张标给予报的信, 就狠狠地4毒打了他。

  这时,一个国民党的军官看上张标,想让他给自己当个勤务兵,就制止了孙茂才的疯狂报复。捆绑起张标关进了柴房,次日准备将他带走。

  敌人在村里找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村干部和老百姓,就放了一把火烧了村子,村子霎时,一片火海化为了灰烬。

  就在敌人搜捕时,10岁儿童团员——根虎和自家的大黑狗,藏在了一个地窖里,躲过这一劫难。

  到了晚上,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为了救出自己战友——张标,就带上自家大黑狗,悄悄潜入到关押张标的柴房附近。午夜时分,大黑狗一跃扑了上去,撕咬住哨兵的胳膊不能动弹。根虎,就趁机溜进柴房去,解下绳索救出张标,逃向了大山里。此刻,在他们身后,枪声响彻一片,不绝于耳。天空依旧的下着鹅毛大雪,此时的气温寒气逼人,笼罩着大山肌肤。

  拂晓时分,一支陕北红军游击队从此经过。刘队长,突然发现雪地里,躺着奄奄一息的张标和根虎二人,就救下了他们,带回部队里抚养。在部队抚养期间,他们又认识了队伍里,收留的其它十几个穷孩子。

  刘队长见他们年纪小、体力差,游击队又要经常的行军,生活特别艰苦。就劝说起他们,留到老百姓家里好。可是张标和根虎不干,死活缠赖的要留到红军游击队员里。

  于是游击队里,就多了个娃娃班, 张标担任起班长。指导员就是当过小学教师的游击队员,每天带领着娃娃班,在山上操练格斗。还教给他们唱歌,讲历史和战斗故事,张标也就听得入了迷。

  晚上,驻地部队那边,传来了激烈的枪响声。张标就一骨碌的爬了起来,叫醒小伙伴,提起小马枪、梭标、大刀、手榴弹。赶忙向山梁爬上去。当他爬到高高的石崖上,才发现崖下不远处村庄里,被硝烟弥漫笼罩着。黑压压的敌人,在机枪扫射掩护下,向着村子进攻过来。此时的游击队,已处在非常危险之境地,孩子们心里感觉十分的焦急呀!

  突然间,张标发现石崖下的小沟渠里,就驻着敌人指挥部。他立刻命令:“让小伙伴们,狠狠地打起子弹、扔起手榴弹、抛出石头,向崖下敌人头上飞去。崖下的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崖上怎么会有游击队出现。而且居高临下的,从他们背后袭击过来。指挥所一下子失灵了起来,敌人倒的倒,逃的逃。被围困在村里的游击队,趁着敌人的慌乱之机,来了个猛冲猛打的反击。以反败为胜的绝佳机会赶跑了敌人。

  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员才知道,那是娃娃班的奇兵们。捣入了敌营后方,解救了游击队,被困包围的处境。都夸起娃娃班是个最机灵、最勇敢的,人小志气大的兵娃娃。

  1932年,这个娃娃班更名红15军少共营。刘队长将一面绣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少年先锋队"的旗帜,授予这个少共营队长——张标。红军少共营成立之后,就跟随着红军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学文化,学军事,以及宣传革命道理等知识。

  就在游击队攻打县城前,少共营接到新的任务。让他们乔装打扮化妆进城,想尽一切办法,巧妙的干掉城门口哨兵。打开城门,让埋伏在后的游击队员,迅速冲进城去,干净利落的消灭完,城里敌兵和土豪们。

  敌人再次调集重兵,围剿红军游击队,刘队长就命令少共营撤退隐蔽去。张标就带着大家跑了100多里的路,来到一户农民的家里,大家刚坐下,就一个个的打起呼呼噜噜地鼾声来。

  就在时,突然哨兵跑进来报告说:“敌人已经包围了整个村庄”,张标又赶忙叫醒队员组织起突围。敌人就用机关枪封锁住门口,密集的子弹,直射向土窑里。少先队们就向外扔出几枚手榴弹,把敌人炸死一片,其余的都退了下去。

  紧接着,敌人又向烟囱里丢下两枚手榴弹,炸塌了土炕。此时,农民赵大爷只好抱来一大卷羊毛毡,再一次堵住了破烟囱。可少共营的子弹也快打完了,手中也剩下不多的几枚手榴弹。他们已做好一切准备,将与敌人展开最后的生死博斗。

  此时,赵大爷,又向少共营队员指出一条逃生之路。次后,赵大爷也被敌人抓了起来。问他红军少共先锋队去了哪里?赵大爷就煞有其事的说:“他亲眼看见双方正打得紧火时,突然就刮起一阵旋风,满窑的娃娃子,一下子就不见了!”从此,红军少共营称作“少年旋风队”或说“神兵小将队。"

  这时候,敌人再次发起猛烈攻击,密集的机枪子弹,向着红军队伍射了过来,不少的红军战士中弹牺牲。跑上山梁顶的12个少共营队员,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他们焦急万般的哭了起来。

  可思维敏捷的张标,看见西北方刮起一股猛烈的大风。便想到指导员讲给他们的“诸葛亮借东风故事”。便立即号令起队员,准备来一些麦子土。再用干粮袋子和衣裳,包裹起来绕过山头。乘着敌人防备不急之时,投向敌人机枪阵地。并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三挺机枪阵营。

  张标站在高处,居高临下的指挥着队员。把细粉面子土抛向空里去,随着西北风吹得像雾一样,满天飞扬着尘土。搞得敌人又睁不开眼,又打不准枪法。少共营的队员们,就趁此机会冲进机枪阵营了。一阵子子弹,手榴弹,打得敌人机枪阵营一片大乱。红军游击队趁此攻上山梁去,端掉了敌人机枪火力点 。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到达陕北直罗镇。而国民党紧追不放,派遣第五十七军倾巢,进攻陕北苏区。109师师长牛元峰,虽从未指挥过打仗、也没有和红军有过交锋。就迫不急待的,想立新功之心意,就请令要打这个头阵。于是他带着队伍从黑水寺出发,在蒋介石的六架飞机掩护下,骑着洋马,一路威风凛禀率着部队进发直罗镇。

  直罗镇是个依山傍水,易攻难守的地理要势,是个打歼灭战的好地方。11月20日晚,红军部队已进入各自阵地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着发起总得进攻。

  为了在直罗战役打响后,防止敌人向黑水寺逃窜,需要摸清黑水寺的地形与敌情。以便及时派出主力断掉敌人的退路,全歼牛元峰109师团。

  张标少共营12个队员,组成一个特殊的侦察小分队。沿路化装成讨吃要饭的和放羊小娃娃,分别摸入黑水寺街道进行侦察活动。

  在寒风刺骨的黄昏下,张标及营员们,分头完成各自侦查任务。心情就有了,极为振奋的英雄主义精神,鼓舞着他们。然而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就在敌人眼皮底下,张贴起红色的标语,还编出一句顺口来:“牛元峰真胆大,窜到陕北来闯祸,红军儿男挥大刀,单取你个牛脑袋。” 没想着,却暴露了自己身份。

  张标发现敌人追上来,就带着大家撒腿就跑,待敌人乱糟糟地追到村头时,小队员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12位小队员,以为他们在黑水寺就脱离了危险,没想到却中了敌人的埋伏。在他们返回途中被敌人抓住了,关在直罗镇一个漆黑的,油房大院屋里。

  这一天,是敌人109师占领直罗镇的头一天。也是毛泽东带领红军指战员,攻入直罗镇的前一天。

  12个小队员,就挤在一个漆黑的屋内。只能听见院落里,不断传来的“嘀嘀哒哒的电报声”和“我是师部,我是师部"的呼喊叫话声。小队员们心里都十分清楚,油房大院不仅是关押他们的牢房。更重要的是敌人师部临时驻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驻地。他们苦于手脚被缚,行动不便,就想法设法的,相互交换眼神,传递意见。思考着怎样才能把情报送达到部队那里。

  突然间,一声“哐当"的门响,门被打开了,走进一个家伙。叫了张标和根虎,提了出去,松解了他们绳索。让他们到宝塔山下,村外的地头放马去。

  张标和根虎时刻准备着,找准机会,想干掉这个敌兵。当他们把敌兵扑倒在草丛时,笨拙的敌人握着手中的手枪,毫无目标地打了起来,那子弹的响声,从根虎头上呼啸而过。

  枪的响声惊动了附近敌人。一队骑着马的敌人,向着这边追踪过来。此时,张标一把将马的缰绳,抛向根虎手里,吩咐着根虎先走,可根虎又不肯走。张标便大声喊道 :“你马骑得好,你快走,快走,完成任务紧要呀!快、快……快走 。” 根虎便一跃飞上马背,两腿猛地一夹,举起缰绳猛击马身,便像箭似的飞奔而去。

  张标又飞快地跑到敌兵尸体旁,抽出敌兵一颗手榴弹,将拉火线套在食指上。等大伙敌兵扑了上来时,他猛的拉出火线,只听一声“轰的巨响”,他和上来的敌兵,同归于尽去了。此时,草坪上冒起一股烟尘冲上九霄天外。

  敌人开起了机枪,子弹从根虎的身边“嗖嗖"的乱蹿过去。他只觉得小肚子一阵阵的发麻,疼痛起来,险些就要滚下马来。他知道“不好了,自己受伤了",就咬紧牙关,一手将抖落出来的肠子填回肚里,紧紧的捂住它;一手仍抡起马的缰绳,拍打着马的屁股,风驰电掣般狂奔山去……

  昏迷中,只听见那熟悉的呼喊声,他睁开双眼,看见身旁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他艰难地从怀里,掏出那张黑水寺敌兵分布图。交给刘队长,说:“敌人,敌人师部,在…… 在直罗油… … 油 房 … " ,便一头扎进刘队长怀抱,就闭上了眼睛 。

  那夜,死沉沉的。敌人可万万没有料到,他们已被装进,红军布置好了的口袋阵。但他们依然是那么的嚣张,那么的凶狠。在油房里一遍遍地拷打着,其它10名红军少共营,逼问着红军的驻地和情况。可是任凭他们怎么恫吓和毒打,少队员们依旧表现出非凡胆略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直到直罗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亲自指挥下打响了。镇子里、川头里到处枪声、炮声、喊杀声响彻一片。就在红军逼近敌人师部时,牛元峰就一边命令,一边惊惶失措的,让部下拼死拼命的抗击;又一边叫副官处长们带领亲信,向北去寻找退路,准备趁机逃生。这时的油房大院,已乱作一团,穷凶极恶的敌人在败退逃跑前,便对关押的10名红军少共营,展开惨不忍睹的大屠杀。

  他们把这些宁死不屈的小红军,一个个的拉到院中,用刺刀活活的刺向身体。英雄少年们,就这样一个个的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们挣扎着、翻滚着,直到最后,平静的躺在这片红色的大地上。

  牛元峰带领着,他500多名的官兵,逃向一个土围子里。一架敌人的飞机,在土围子的上空盘旋着。牛元峰想着自己乞求的救星降临了,就把自己的马匹损失罄尽,又受到红军层层的包围。黑水寺的敌军又接连遭到我军猛烈阻击,无法前来增援,他只好搔首 西望,徒叹苍天哪!

  当红军逼近他的时候,曾叫嚷着,要"剿灭共军"的牛元峰竟失去了常态。便从腰间拔出勃朗宁手枪,让副官把他击毙,最终以两颊炸碎而死去。

  直罗镇战役全面胜利后,红军部队和当地群众把12名小英雄尸体整理掩埋在葫芦河畔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他们和其他烈士,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革命伟大胜利。

  这就是,他们熏陶在革命先烈下,流淌着红色的基因。他们“根植于民族,信仰之灵魂”,谱写了直罗战役之赞歌!

\

  作者介绍:

  刘万军,昵称:愚钝之人或我是城市边缘人。生于1970年,陕西延安富县。

  1988年初中毕业,长期打工西安,酷爱文学诗歌创作与学习。做过厂内宣传员,为西安广播电台《新闻部》、西安电视台《零距离》节目推送稿件。在企业报刊上发表十余篇作品。创作了很多社会见闻,生活感悟作品,刊发在微媒体、刊物上。《话说中考那些事》发表在陕西阳光报《少年家国信》专栏,《鄜州文学》微刊。《七嘴八舌话红楼》、《女儿练摊记》发表于《洛滨文学》,《娘娘庙》刊发于《三秦文学》,以及其它作品刊发在《秦岭文学》、《洛川文学》、《故乡文学》、《南北文学》、《丝路都市文化汇 》等微刊。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